*近听说万科采用混凝土做了一套外立面墙板,在开孔率超过70%情况下厚度仅50mm,这让很多砼行感到惊奇,是什么样的混凝土能做出如此轻盈的效果?人家说了,这不是采用普通混凝土制作的,是采用了UHPC材料,所谓UHPC,是Ultra-HighPerformanceConcrete的缩写,也就是神奇的超高性能混凝土。HPC实现的*高抗压强度范围为:120~150MPa。但是,这种等级强度的商品混凝土,粗集料已成为其*薄弱的环节。为了进一步提高商品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只有把粗集料从其组分中去除,这种思路已被应用于当今众所周知的RPC。RPC具有比HPC更高的强度(包括抗压强度和抗弯强度)和更低的渗透性。
RPC的基本组成
RPC是由高细度的微粉材料(水泥、砂、石英粉和硅灰)、钢纤维(任选的)和外加剂组合而成的。*佳的外加剂用量,可降低水胶比(W/B),并改善商品混凝土的工作性。通过对干微粉颗粒堆积的优化,可获得一种非常密实的基体材料,其密实度可以使RPC具有超高强度和超高耐久性,RPC的抗压强度范围为200-800MPa。
Richard和Cheyrezy列出了以下开发研究RPC的原则:
i.为提高匀质性,去除粗集料;
ii.利用具有火山灰活性的硅灰;
iii.为提高密实度,需优化颗粒的混合级配;
iv.为降低水灰比,又提高工作性,需优化外加剂的应用;
v.施加压力(凝结前和凝结过程中),提高密实度;
vi.为提高微结构的性能,需采用凝结后加热处理(养护);
vii.掺加微钢纤维,提高韧性。
就材料的规格尺寸而言,用于RPC的细砂相当于传统商品混凝土中的粗集料,波特兰水泥起到了细集料的作用,而硅灰则起到了水泥的作用。RPC的初步配合比设计,涉及到创建一个致密的颗粒状构架。颗粒配合比设计的优化,可以通过使用堆积模型或颗粒尺寸分布软件,诸如LISA得以实现。
目前,已有一种推荐使用的实验性方法,进行RPC的配合比设计。采用颗粒规格优化软件LISA,配制RPC和HPC试验性拌合物,以良好的工作性和理想的搅拌时间为依据,选择*佳的配合比设计。
决定RPC拌合物质量的主要参数是需水量(获得*低商品混凝土流动性的用水量)。事实上,拌合物的孔隙指数与需水量和商品混凝土中的气泡量有关。根据*低需水量选定一种配合比设计后,就可以通过采用相对密度指数(do/ds),分析出*佳用水量。这里do和ds分别代表商品混凝土的密实度和经捣实的拌合物(无水或空气)的密实度。相对密实度显示了商品混凝土的堆积程度,其*高值是1。就RPC而言,其配合比设计应使其堆积密实度达到*高。
RPC需通过热养护,来提高其微结构的性能。而热养护也只是简单地在其达到正常凝结后,在常压下对商品混凝土进行加热(一般温度是90℃)。这种养护会大大加速火山灰活性反应,从而改善所形成的水化产物的微结构。凝结前的加压,也是建议采用的一种获得高强的手段。
RPC的高强,会使其变得非常脆。一般来说,在RPC中掺加钢质微纤维,可提高其韧性。常用的标准直钢纤维长13mm,直径0.15mm,掺加率为体积的1.5-3%。*经济的掺量为体积的2%,约155kg/m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