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区信息化建设功能
1、测控一体自动化。
2、信息传输实时化。
3、用水管理标准化。
4、调度决策科学化。
5、灌区设施管理系统化。
6、水政事务管理现代化。
灌区信息化建设是将计算机技术、传感器与检测技术以及通讯技术结合起来,能够检测土壤墒情、环境特征,并依据检测结果来决定灌溉量与灌溉时间,摆脱了传统的全凭经验灌溉的灌溉模式,通过计算机程序,构筑供水流量、压力、土壤水分、作物生长信息、气象资料的自动化监测控制系统。
灌区信息化建设比较稳定可靠的农用传感器有测量温度、降雨量、流量、相对湿度、土壤湿度、水面蒸发量、水位和电导率(土壤盐分)等的传感器。在自动化灌溉控制系统中,通过设置在田间的各类传感器不断获取信息,并依赖以土壤特性和灌溉管理、农作物需水规律的知识与模型为依据,能够实时检测土壤及作物的一些灌溉控制参数,农田实时水分状况、通气状况、储水数量、灌溉日期及灌水量的预报,根据检测结果实现按需、精准灌溉,达到高效节水、优质高产的目的。
灌区信息化建设系统工作流程
灌区信息化建设首先通过各种传感器对水量、墒情等信息进行实时数据采集,通过不同的信号输入转换模块将数据传送到控制室中的控制系统,并通过专业的分析软件进行分析判断,并将分析结果报知控制管理人员。为了保证整个系统的稳定性,系统设置了手动和自动两种种操作方式,当计算机发生故障时,可以切换到手动状态。控制系统向田间测控站、水源测控站、动力测控站及时发出指令,实施水泵、电磁阀的启闭,同时负反馈系统开始运作,将运行过程中的灌水流量、工作压力、田间墒情、气象信息等参数反馈回控制系统,加以参数判断进行控制修正;监测系统一直处于运作状态,对整个过程中的参数进行记录存储,已备查询及数据分析之用。
更多关于灌区信息化建设的详细信息欢迎致电:梅女士 027-50851666-619 15902769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