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袋砼护坡施工,模袋混凝土护坡施工,模袋混凝土单位
压水试验应在裂隙冲洗后进行,采用五点法或单点法,按附录A执行。
简易压水可在裂隙冲洗后或结合裂隙冲洗进行。压力可为灌浆压力的80%,该值若大于1MPa.压水20min,每5min测读一次压入流量,取*后的流量值作为计算流量,其成果仍以透水率表示,按附录A中公式(A1)计算。
1. 帷幕灌浆采用自下而上分段灌浆法时,先导孔仍应自上而下分段进行分段进行压水试验。各次序灌浆孔在灌浆前全孔应进行一次钻孔冲洗和裂隙冲洗。除孔底段外,各灌浆段在灌浆前可不进行裂隙冲洗和简易压水。
2. 固结灌浆孔应采用压力水进行裂隙冲洗,直到回水清净时止。冲洗压力可为灌浆压力的80%,该值若大于1MPa时,采用1MPa。
地质条件复杂、多孔串孔以及设计对裂隙冲洗有特殊要求时,冲洗方法宜通过现场灌浆试验或由设计确定。
3. 固结灌浆孔灌浆前的压水试验应在裂隙冲洗后进行,采用单点法,按附录A执行。试验孔数不宜少于总孔数的5%。
4. 在岩溶泥质充填物和遇水性能易恶化的岩层中,灌浆前可不进行裂隙冲水和简易压水,也宜少做或不做压水试验。
5. 灌浆方法和灌浆方式
6. 灌浆孔的基岩段长小于6m时,可采用全孔一次灌浆法,大于6m时,可采用自上而下分段灌浆法、自下而上分段灌浆法、综合灌浆法或孔口封闭灌浆法。
7. 基岩灌浆方式有循环式和纯压式两种。帷幕灌浆应优先采用循环式,射浆管距孔底不得大于50cm;浅孔固结灌浆可采用纯压式。
8. 帷幕灌浆段长度宜采用5--6m, 特殊情况下可适当缩减或加长,但不得大于10cm.
9. 进行帷幕灌浆时,坝体混凝土和基岩的接触段应先行单独灌浆并应待凝,接触段在岩石中的长度不得大于2m.
采用自上而下分段灌浆法时:
(1) 灌浆塞应塞在已灌段段底以上0.5m处,以防漏灌;
(2) 孔口无涌水的孔段,灌浆结束后可不待凝。但在断层、破碎带等地质条件复杂地区则宜待凝,待凝时间应根据地址条件和工程要求确定。
1. 采用自上而下分段灌浆法时,灌浆段的长度因故超过10m, 对该段宜采取补救措施。
2. 帷幕灌浆孔各灌浆段,不论透水率大小均应按技术要求进行灌浆。
3. 固结灌浆孔相互串浆时,可采用群空并联灌注,孔数不宜多于3个,并应控制压力,防止混凝土面或岩石面抬动。
4. 灌浆压力和浆液变换
5. 灌浆压力宜通过灌浆试验确定,也可通过公式计算或根据经验先行拟定,而后在灌浆施工过程中调整确定。
6. 采用循环式灌浆,压力表应安装在孔口回浆管路上;采用纯压式灌浆,压力表应安装在孔口进浆管路上。压力读数宜读压力表指针摆动的中值,当灌浆压力为5MPa或大于5MPa时,也可读峰值。压力表指针摆动范围应小于灌浆压力的20%,摆动幅度宜作记录。
7. 灌浆应尽快达到设计压力,但注入率大时应分级升压。
8. 灌浆浆液的浓度应由稀到浓,逐级变换。帷幕灌浆浆液水灰比可采用5:1、3:1、2:1、1:1、0.8:1、0.6:1、0.5:1等七个比级。开灌水灰比可采用5:1.
帷幕灌浆浆液变换:
(1) 当灌浆压力保持不变,注入率持续减少时,或当注入率不变而压力持续升高时,不得改变水灰比。
(2) 当某一比级浆液的注入量已达300L以上或灌注时间已达1h, 而灌浆压力和注入率均无改变或改变不显著时,应该浓一级。
(3) 当注入率大于30L/min时,可根据具体情况越级变浓。
4. 灌浆过程中,灌浆压力或注入率突然改变或改变较大时,应立即查明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处理。
5. 固结灌浆浆液比级和变换,可参照帷幕灌浆的规定根据工程具体情况确定。
6.灌注细水泥浆液,可采用水灰比为2:1、1:1、0.6:1或1:1、0.8:1、0.6:1三个比级。
7. 灌注稳定浆液、混合浆液、膏状浆液,比级宜少,其配比和变换方法应通过室内浆材试验和现场灌浆试验确定。
8. 灌浆过程中应定时测记浆液密度,必要时应测记浆液温度。灌注稳定浆液时还应测记浆液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