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屏风大体可分为座屏风和曲屏风两种。座屏风又分多扇和独扇。多扇座屏风分三、五、七、九扇不等,规律是都用单数,每扇用活榫链接,屏风下的插销在“八”形底座上,屏风上有屏帽连接。
独扇屏风又名插屏,是把一扇屏风插在一个特制的底座上。底座用两条纵向木墩,正中立柱,两柱间用两道横梁连接。正中镶余腮板或绦环板,下部装披水牙。两立柱前后有站牙抵夹。两立柱里口挖槽,将屏框对准凹槽,插下去落在横梁上,屏框便与屏座连为一体。这类屏风有大有小,大者可以挡门,小者可以摆在案头用以装饰居室。
曲屏风属活动性家具,每扇之间或装饰钩纽,或裱绫绢,可以随意折合,用时打开,不用时折合收存起来,其特点是轻巧灵便。基于上述原因,这类屏风多用较轻质的木料做边框,屏心用纸、绢裱糊,并彩绘或刺绣各式图画等。有的用大漆修饰,上面雕刻各式图画,做工、手法多种多样。由于纸绢难以流传至今,现存明代传世作品以木制和漆制为多,纸绢制屏风极为少见。
固定在楼地面上的不锈钢屏风式隔断,实际上就是半截的轻质隔墙。其高度常在1050至1700mm。有的在上部镶玻璃,玻璃的高度为300一600mm。
这类隔断的构造与同样材料做的轻质隔墙类似。与楼地面的固定方法有两种:一种与隔墙相同,即楼地面上设横梁,两侧贴上面板后,做上踢脚板;另一种是不锈钢屏风与楼地面间有100mm左右的空隙,不锈钢屏风靠支座支在楼地面上。由此可知,该支座共有两个主要配件:一个是用螺栓固定在楼地面上的T形铁,另一个是套在T形铁上的套管,不锈钢屏风的下槛就搭在两端的套管上。
屏风是个很广泛的概念,只要是具有观赏价值的金属,都可称之为工艺品。从用途上讲,它可分为实用性和观赏性两大类;从来源上看,可分为自制类和购入类。从总的装饰原则来看,没有装饰效果的屏风、与家具风格冲突的屏风以及与本人及家人身份不相符的工艺品都不适宜摆放。
室内屏风要注意和家具、空间相配合,这就是所谓的“秩序感”。随意的填充和堆砌,让人产生没有条理、没有秩序的效果。要注意大小、高低、疏密、色彩的搭配,这就是所谓的“节奏感”。艺术品的布置有序会有一种节奏感,就像音乐的旋律和节奏给人以享受一样。
家中的装饰物只要有一至两件档次高、造型雅、货真价实的镇库之宝就可以了,其他不一定都是购买的高价位艺术品,只要色彩、造型、大小合适,也会使你的居室增色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