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江苏常州外国语学校周边环境污染事件,自4月17日央视曝光后持续发酵。当晚,环保部回应称已成立调查组赴现场调查。
江苏常州外国语学校周边环境污染事件,自4月17日央视曝光后持续发酵。当晚,环保部回应称已成立调查组赴现场调查。18日下午,常州市政府新闻办公室对事件回应称:“检测结果显示,检测指标均符合国家标准及相关要求”。19日,教育部新闻办公室官方微博发布消息,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已启动教育重大突发事件专项督导机制。
截至22日16点,涉事土壤是否存在超标污染尚没有权威机构明确表态。但是,常州市政府在回应公众关切时暴露出的问题却值得反思。记者近日连线采访了长期关注环保事业的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市金杜(广州)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吴青。
《声音周刊》:在“常州污染事件”中您最关注哪些问题?
吴青:我主要关注两个方面,一是学校及周边的土地在政府划拨或出让给学校建设时是否存在污染问题。二是政府作出回应时称曾进行土壤修复,那么修复后的土壤是否还存在污染。
《声音周刊》:对常州市政府作出的回应,您怎么看?
吴青:从媒体报道来看,常州市政府的回应针对性不强。比如,媒体报道学校周边土壤重金属超标,尤其氯苯等超标严重。但是,常州市政府的回应是:“学校北侧的原常隆、华达、常宇化工地块土壤修复调整工程通过验收,专家组作出结论:工程已达到预期治理效果,空气质量监测完全达标。”并没有回答学校周边土壤重金属是否超标的问题。并且这样的回答还会令人进一步对土壤修复工程验收及专家意见产生质疑。
其实,公众最关心的就是现在是否还存在污染超标问题,政府部门只要重新委托土壤检测机构进行检测就能够作出回应,如果土壤中仍然存在有毒、有害物质,仍存在重金属超标,就绝不能让学生再在这里上课了。遗憾的是,到目前为止(注:记者21日采访吴青),学校周边土壤是否还存在污染仍是一个没有明确答案的事情。
《声音周刊》:环保部早有规定,任何建设项目在开工前都需要进行“环评”。常州市政府在回应中也说明了这一点,为什么还会引起舆论质疑?
吴青:我认为是因为缺乏有力的数据作支撑。当地政府应该已经考虑到学校周边土地污染问题了,因为常州市政府在回应中称,曾经作过土壤修复工程,这证明他们应知道这块土壤有污染,而且常规来讲在对场地就进行土壤修复之前首先应有土壤污染检测报告,因为土壤修复工程需根据检测结果进行针对性的修复。
政府出让污染土地应有“三步曲”,第一步需要由土壤检测机构检测土壤中有哪些有毒有害物质,并出具检测报告。如果存在污染,进入第二步,也就是土壤修复工作;第三步是验收。通过对修复后的土壤再次检测,来确定是否完成修复。所以,“常州污染事件”中,公众最希望看到的回应还是检测报告。
《声音周刊》:“常州污染事件”如此引人关注,暴露出的深层问题是什么?
吴青:土壤与我们每个人的安危密切相关。“常州污染事件”迅速引发全国性的舆情关注,暴露出我国土壤污染的严峻状况令人揪心。土壤污染问题没有得到有效控制的原因之一,是法律缺位。对公众关切最好的回应,不能限于就事论事的调查和问责,而且要加强顶层谋划,推动土壤污染防治“土十条”和土壤污染防治法能够尽快出台,从根子上解决土壤污染危害人体健康的问题。
申明:本文章内容来自( 检察日报),作者(谢文英)。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侵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