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中国有一批青年建筑师在一些二三线城市中做了很多小型建筑,不是他们拿不下大型建筑的招投标,而是他们有意识地在进行一些反标志性的建筑实验。比想法更重要的,我觉得建筑师首先要有思想,要有立场。建筑师,不能没有立场!
记者:在国际建筑师纷纷以中国作为试验场的当下,你觉得中国建筑师的状况是否岌岌可危?
王澍:在中国大城市中,很多大型建筑是由西方建筑师来设计的。大家经常看不到,中国有一批青年建筑师在一些二三线城市中做了很多小型建筑,不是他们拿不下大型建筑的招投标,而是他们有意识地在进行一些反标志性的建筑实验。比想法更重要的,我觉得建筑师首先要有思想,要有立场。建筑师,不能没有立场!
记者:你怎么看待未来中国建筑师的生存问题?
王澍:建筑师把自己定位成专业人士、服务业人员,是远远不够的。现在中国的发展对传统建筑文化的破坏那么大,为什么没有人愤怒?这是因为建筑师普遍不思考。他们是这个社会潮流的同谋。
将来的变化发展,需要的是从下到上的觉醒,很多问题是体制解决不了的,要求的是思想上的变革。未来建筑师的生存方式会不会更好,我不敢说,但是会更多元。当年我开始做我的业余建筑工作室时,几乎没有同类,但现在渐渐就多起来了,将来会有更多的独立工作室,有更多的独立性、“业余性”。
记者:很多人更期待今后建筑业在空间、材料使用上有创新。你如何看?
王澍:(城市建筑的)基本原则是节约。这也是由资源缺乏而被迫采取的。现在许多的高科技材料都是高能耗的。其实在欧洲这种高能耗建筑是很多的,这是中国不能模仿的。然后是要能反映当地的文化和气候特征。至于材料科技上的更新,其实对建筑不会有太大影响。因为建筑是一门相对比较成熟的技术,绝大多数建筑是给人住的,所以一定会比较谨慎,不会轻易采用新材料。把对未来的期待完全寄托在材料科技发展上是有问题的,不能指望技术一更新,困难就可以得到解决。
记者:中国每天都在改变的政治经济社会因素,有哪些会在今后一段时间影响和限制未来建筑人居发展?
王澍:在中国这样的权力集中的地方,国家级的战略决策非常重要。现在国家经常提发展文化,但这种发展以大量拆除为前提,这种状况让我毛骨悚然。比如新农村建设,它是鼓励拆除的,它会补贴那种拆除行为。我认为我们现在必须无条件地停止拆除,不带任何附加规则,必须马上停止。
这种情况下精英阶层的作为非常重要。我做这一行,也会接触很多弱势群体,他们普遍没这方面的意识。也有的人在农村苦苦守护,但是他们很无力,需要外界支援。这两年讨论国学的人多了起来,但这是虚的,无法在现实层面影响传统生活方式。媒体应该在这方面发挥更积极的作用,去呼吁对传统文化的保护,为中国获得尊严。(编辑 张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