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近日,2022年全国两会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 积极扩大有效投资。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部署和“十四五”规划,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建设重点水利工程、综合立体交通网、重要能源基地和设施,加快城市燃气管道等管网更新改造,完善防洪排涝设施,继续推进地下综合管廊建设。
引言:
近日,2022年全国两会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
积极扩大有效投资。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部署和“十四五”规划,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建设重点水利工程、综合立体交通网、重要能源基地和设施,加快城市燃气管道等管网更新改造,完善防洪排涝设施,继续推进地下综合管廊建设。
“地下”的问题引发的城市安全,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
“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经济得到了飞跃发展,城市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地上’建设飞速发展的同时,‘地下’工程的建设却一直停留在传统模式上。”近几年,暴雨导致全城“观海”、管线泄漏爆炸、路面塌陷等城市安全事件的频发,“地下”的问题引发的城市安全,已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图片来自网络
从城市“看海”,马路拉链,到管道泄漏,地面塌陷,城市地下的各种隐患,正在给公众的安全带来重大威胁。以前,对于这个问题,基本是每个城市各自为政,有的地方重视,抓得紧,民众会因此受益,有的地方漠视问题存在,民众就要因此遭殃。所以,在国家层面对城市地下规划建设提出统一的要求和部署,实有必要。
管道改造和建设方面面临诸多问题
作为城市的“生命线”,管线的使用需求和长度不断增加。随之而来的,是管线出现的各种安全问题。
部分管线“超期服役”:部分管线使用年限过长,其质量已经不能满足目前安全的要求。
管线实际情况不明:管线错综复杂,缺少相关资料和基础数据,在进行动土、挖掘等施工与维修时,不能为施工单位提供所需信息,加大了由于外力破坏而引发事故的风险。
管线隐患凸显:管线超负荷运行已是常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原有管线的供给能力难以满足发展的需求,管线超负荷运行,导致低压管线需要中压来维持生产需求;有关标准要求大多作为辅助条款散落在相应规定之中,缺少检测、监控、维修、管理以及应急管理等环节的专业或行业标准规定。
综合管廊的建设、改造、运维等大都由行业条线决定,地方政府和管线单位在建设时机、投资时序和入廊收费等关键问题上较难达成共识。同时,由于没有明确的投入回报方式和预期,市场力量参与的积极性不高,也制约了城市综合管廊的推进和推广。
针对当前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全国政协委员、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厅长周岚建议,健全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有偿使用制度,鼓励市场力量参与投资建设。
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的推进力度和政策支持力度正在提升
2021年12月以来,国家密集出台地下管网、水利工程建设的相关政策,国家水网、地下管网有望成为基建发力的重点方向之一,带动管道需求大幅增长。济南市政府办公厅印发了《济南市城市地下管线建设管理办法》,提出城市新区、各类园区、成片开发区域的新建道路应当根据功能需求同步规划、建设地下综合管廊。老城区应当结合旧城更新、道路改造、河道治理、地下空间开发等因素,因地制宜、统筹协调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并且,济南鼓励在地下综合管廊同步安装管线智能化监测设备,建立智能化监测系统。福建省也发布《福建省城市地下管线探测及信息化技术规程》等3项工程建设地方标准。3月7日,广州市住建局发布了关于启用广州市地下管线建设管理系统的函。
“十四五”期间我国地下管廊建设仍将加速推进。我国城市正在往精细化方向发展,为满足我国城市化建设的需求,我国城市地下空间资源的利用将更加集约,城市地下各种类的市政管网设施将逐渐转变为集中化、统一化的城市地下管道综合走廊。
技术+资金+资源,推动管线领域国资民企的合作共赢
总书记提出,积极扩大有效投资。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部署和“十四五”规划,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建设重点水利工程、综合立体交通网、重要能源基地和设施,加快城市燃气管道等管网更新改造,完善防洪排涝设施,继续推进地下综合管廊建设。中央预算内投资安排6400亿元。政府投资更多向民生项目倾斜,加大社会民生领域补短板力度。深化投资审批制度改革,做好用地、用能等要素保障,对国家重大项目要实行能耗单列。要优化投资结构,破解投资难题,切实把投资关键作用发挥出来。
我国城市仅供水、排水、燃气、供热4类市政地下管线长度已超过148万公里。如果按照综合管廊的设计模式,将这几种管道设计为一体,建设管廊长度约为37万公里左右,在不计算拆迁等成本的情况下,所需资金就将近4万亿元。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市场空间巨大,假设地下综合管廊每公里投资5500万元(根据长沙市规划),以包头市为例,包头市规划未来建设100公里的地下管廊,假设全国334个地级行政区平均地下管廊里程都能达到100公里,则总投资将达到1.8万亿元。
除了国家加大投入,企业的不断科技创新也是新一轮共赢趋势。在这样的背景下,中财管道以“智能制造产业园”建设为契机,加大绿色环保投入,通过优化厂区布局、淘汰落后设备、配置高效末端治理装备、采用绿色生产工艺等举措,不断推进管道系统方案绿色发展。索邦自公司创立以来,一直对创新研发非常重视,组建了一批高学历的研发团队。对水管及其生产过程提出了新的技术方案。如《抗压防漏防脱管道接头加工成型方法》《一种无规共聚聚丙烯管材及其制备方法》《增速消音管》《复合耐温活接》等。
基建超前发力,管道需求上行,行业有望受益
2022年3月5日中国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财政赤字率下降至2.8%,专项债发行额度为3.65亿元,“资金跟着项目走”,调动民间投资积极性。房地产“因城施策”促进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也对投资详细方向的进行了描述:“建设重点水利工程、综合立体交通网、重要能源基地和设施,加快城市燃气管道等管网更新改造,完善防洪排涝设施,继续推进地下综合管廊建设。”以及“有序推进城市更新,加强市政设施和防灾减灾能力建设”以及“建设数字信息基础设施”等。
稳增长需要“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并且“资金跟着项目走”,保证项目实施和落地。在基建适当超前发力的情况下,能源管网和给排水管网投资有望前置,带动管道需求上行,相关管道公司有望受益,管道建材需求也能得到长期健康地释放。以城市给排水系统为例,城市给排水系统主要用的是钢铁管(以球墨铸管为主,常用于全口径的供水管道建设)和塑料管(塑料管常用于建筑内的给排水)。其中,球墨铸管的占比大约在50%以上。截至2022年1月14日,离心球磨铸管与离心球磨铸铁价格之差接近2800元/吨,创下2011年以来的最高水平。这一价差表明离心球磨铸管的需求较为旺盛。
新旧基建一起发力,是2022年稳增长的重要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