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东部某地耗资约1.4亿元、西部某县级市耗资超过1.59亿元、中部一县概算投资高达2.4亿元……以上数据皆指向当地高速“出入口景观”工程投资,这些动辄过亿的大手笔、大制作、高投入的项目,引发舆论关注。
东部某地耗资约1.4亿元、西部某县级市耗资超过1.59亿元、中部一县概算投资高达2.4亿元……以上数据皆指向当地高速“出入口景观”工程投资,这些动辄过亿的大手笔、大制作、高投入的项目,引发舆论关注。
耗巨资、出奇招、竞攀比,山中造山、绿中造绿、重复建设,拆房占地、举债毁田、盲目超前……劳民伤财背后的形式主义,令人忧心忡忡。造景运动造成的巨大奢靡浪费触目惊心,令人痛心疾首。
时下,一些类似“出入口景观”项目正在不少城市热闹上演,一条景观大道耗资过亿不足为奇,而附加了夜间景观、水体秀场、城市巨幕、建筑灯光秀等智能控制技术的“亮化工程”,更掀起了新一轮城市造景的浪潮。
吊诡的是,各地景观工程常以“城市名片”“城市之窗”“民生工程”“生态惠民”等名义,冠冕堂皇地大肆推进,本质上却南辕北辙,多违背市民意愿,而且工程越大越容易伤民心。口号叫得响,实际并没有给百姓增加实惠。
综观这种景观工程,既没有留住乡愁,也没有弘扬传统,更没有造福民生,而且争议多、隐患大,容易给财政运行、政府形象带来不良影响。“景观热”应当休矣,刹车制动,泼泼冷水,切勿重演。
试问,一些地方为何热衷于搞劳民伤财的“垒假山”“造盆景”的面子工程,一些本该走上“民生工程”正道的项目为何被扭曲异化为形象工程、政绩工程?
有关方面对大手笔改造“出入口景观”振振有词,一是夸大城市出入口现状存在门户形象不鲜明、地域特色缺乏、环境景观品质不高等问题,无法彰显出“城”的风采、“市”的韵味。二是宣扬城市出入口形象是城市对外宣传的窗口,是进出城市的第一窗口,关乎城市第一印象的论断,以此来证明“出入口景观”的必要性和重大意义。
其实,明眼人都能看出,细究那些力主建造“景观工程”者的真实用心,无非下列两种:或赢得政治业绩,或捞取经济实惠。
一方面,大规模的造景,是宣扬政绩的最佳手段。干打基础、利长远的事,短时间看不出成绩;相反,搞一些政绩工程,立竿见影。相比将时间与金钱花费在民生实事上,造景可能更为直观、更受关注、更具轰动效应。
另一方面,越是大张旗鼓地上马项目工程,权力寻租的空间也越大。由于这种交易很难被确认,给了一些想博取权力套利的人突破制度约束的动能。也正因为“政绩工程”深藏各种猫腻,其寻租空间更大,危害性也更大。
可以说,片面追求“景观热”等政绩工程,归根结底源于少数官员畸形的施政观、投机的政绩观。因此,叫停“景观热”宜早不宜晚,最好将其遏制在萌芽状态。关口前移、标本兼治,根治“政绩冲动症”。
与此同时,相关部门当为“景观热”等形象工程划出红线,加强财政纪律、审计监督等工作力度。严查那些打着惠民旗号幌子的新“形象工程”。
为此,很有必要引进社会监督与问责机制,对项目建设的规划、立项、投资等各个环节进行把关。只有多位监督,才能刹住“景观热”的歪风。而实现这种愿景,无疑任重道远。
- 标签
- 前沿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