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近日,有媒体再次曝光北京南站及周边管理乱象:交通拥堵、黑车肆虐、打车难、上车难、规划设计不合理等。有网友直言,“北京南站怎么就成了‘北京难站’?”
近日,有媒体再次曝光北京南站及周边管理乱象:交通拥堵、黑车肆虐、打车难、上车难、规划设计不合理等。有网友直言,“北京南站怎么就成了‘北京难站’?”
从“南站”变“难站”的背后,折射的是简单粗放的城市管理方式,这也正是一道城市公共服务能否真正将“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落到实处的考题。试想,如若北京南站广场及火车站在规划设计与建设时,在平日的经营管理中,综合考虑了旅客的需求和便利程度,怎会沦为“难站”?
城市治理的核心是人,让人民群众生活得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是衡量城市管理和服务质量的重要标尺。
几十年来,我国经历了大规模、快速的城镇化,城市建设日新月异,但诸如交通拥堵、雾霾频发等“城市病”愈发凸显,城市治理体制机制上存在的缺陷也愈加凸显。例如治理观念落后,重建设、轻管理;治理者权责不清、各自为政、执法交叉;公众认知度、支持度和参与度不高,等等问题亟待解决。
应对这诸多挑战,精细化的城市运营管理必不可少。只有综合运用法律、市场、行政和社会自治等手段,实现城市管理的目标量化、标准细化、职责分工明晰化,才能塑造出以“精致、细致、深入、规范”为内涵的城市管理模式。
这就要求政府加快职能转变,重塑城市治理的价值理念。从职能定位出发,进一步理顺政府与市场、公众的关系,从宏观上把握和分析城市发展的总体态势,做“掌舵人”,不断引导多元参与主体分工协作,使城市治理走向“善治”。
同时,城市治理的方方面面从来都不是相互孤立的,不是简单地增加行政资源,更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必须打通各环节,从最初的规划建设到之后的运营管理,建立起一整套科学完备的城市治理体系,引入市场机制,实行社会自治,鼓励更多的市场组织、社会组织、公民个体等参与到治理过程中,实现共治共管、共建共享。
城市治理,犹如匠人雕花。只有苦下精磨细琢的功夫,才能用细节化管理的“药方”治疗好粗放式发展的“痼疾”;只有以民心为基点,以民生为坐标,以民意为镜子,才能在规划、管理、服务中倾听民众呼声、注重民众体验,城市治理的难点、痛点也才能得以突破、消除。
- 标签
- 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