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6类智能电网创新示范工程不仅反映了公司智能电网建设的最新理念,也是公司将电网的服务价值进一步向社会延伸的创新实践。
“6类智能电网创新示范工程不仅反映了公司智能电网建设的最新理念,也是公司将电网的服务价值进一步向社会延伸的创新实践。”国家电网公司科技部(智能电网部)副主任沈江在接受专访时表示。
不久前,公司正式启动智能电网创新示范工程建设。工程以社会广泛关注的新能源开发、分布式电源应用、便捷用电、电动汽车、智慧城市、电网智能化等6个领域为重点,打造一批国际领先的智能电网精品工程和亮点工程,推动能源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加快转变。
沈江坦言,伴随着世界能源格局变革,电网已从传统的电能输送基础设施逐渐转变成为各类能源转化利用和高效配置的平台。立足服务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实现各种电源相互补偿调节,为社会和用电客户提供差异化服务,并探索出新的商业模式,是本次智能电网创新示范工程的核心目标和重要任务。
问:公司6类智能电网创新示范工程实施方案中,有5类工程是立足社会广泛关注和普遍认知的重点领域。请问,做出这样的部署是基于怎样的战略考虑?
沈江:自2009年公司在国内率先提出智能电网建设以来,经过几年发展,在智能电网技术、标准、设备、建设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的重要成果。与此同时,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带动能源需求持续增长,环境保护以及能源对外依存度压力逐渐加大。特别是国家提出,推动能源消费、能源供给、能源技术和能源体制四方面的“革命”,智能电网建设面临新的挑战。
首先我国新能源已经进入一个高速发展的阶段。风电和太阳能实现规模化建设,今后还将向着更加宽泛的领域方向发展,如居民分布式发电、海洋风电等。这些新能源如何更好地与电网建设规划相衔接、怎样科学进行区域布局、关键性的技术问题能否破解、商业运营模式进一步创新等课题,都需要积极研究和突破。
其次节能减排、治理雾霾任务非常紧迫。当前,国内众多城市连续雾霾,严重影响了居民的生活环境及身体健康。治理雾霾必然会带来用能方式以及消费方式上的变化。譬如电动汽车作为一种治理雾霾的有效载体,正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客户的用电需求将呈现多样化、个性化的特征。智能电网建设必须要适应和满足这种变化和需要。
第三新型城镇化建设步入轨道。国家已经对新型城镇化建设提出了明确目标和具体要求。可以预见,未来经济社会发展对电的依赖程度会更高。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势必要求智能电网建设的理念、规划、技术等要满足新型城镇化建设需要,不断放大和延伸电网的社会服务功能与价值。
最后电能替代刻不容缓。实施电能替代,优化能源结构离不开坚强智能电网发展。电网是电能传输的基本载体,发展新能源,实现绿色电能的大范围优化配置消纳与双向计量,必然需要电网具备强大的能源转换、高效配置和互动服务功能。而智能电网可以大大提高能源生产、转换、输送和使用效率,增强能源供给的安全性、经济性、可靠性和环境友好性,推动经济、社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公司提出重新梳理智能电网建设理念、调整智能电网建设规划,部署智能电网新的创新示范工程,要求利用两年时间完成建设6类创新示范工程建设的重要任务。
问:我们注意到,6类创新示范工程中有不少涉及未来发展势的项目。选择这些前瞻性项目的目的是什么?
沈江:目前,公司智能电网的发展理念已经与世界越来越趋同,那就是更加重视能源的大范围优化资源配置,更加重视新能源的接入和需求侧的智能化,也更加注重融入到社会各方面以及公众的生活之中。
公司6类创新示范工程从开始设计时,就是瞄准未来5到10年电网发展趋势来考虑和规划的,更多是想探索电网今后的服务模式是什么样的。譬如,如何引导电动汽车用户避开用电高峰期,合理选择时间充电;采用更加灵活的价格机制,鼓励客户错峰用电;车联网、物联网等在智能电网如何实现等。我们不仅希望通过工程建设,破解智能电网建设的技术难题,更希望通过探索和实践,进一步创新智能电网运营的商业模式,研究和抓住未来智能电网新的服务形态与机遇。
问:和过去不同的是,6类创新示范工程是由各省公司自行申报并负责建设,公司科技部负责顶层设计。这是否反映出公司智能电网建设的整体实力更加均衡?
沈江:公司以往的智能电网工程主要是总部和公司科研机构发挥的力量更多些。各省公司有意愿建设,但缺乏经验和技术。经过几年发展,公司系统单位对智能电网的建设理念、项目实施安排以及技术等方面,都越来越成熟和专业。此次6类创新示范工程中,超过一半以上的项目是各省公司策划组织。公司总部负责顶层设计,并联合公司研究机构,从项目的示范性、推广性,以及经济价值等方面进行通盘考虑和整合。
这种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相结合的方式使项目更加接“地气”,也更具有示范性。例如,国网吉林电力提出将东北的风电和城市供热结合,有效解决风电消纳难题;国网天津电力提出,希望在天津生态城二期工程中,尝试运用新的智能电网技术和新的运营模式,探索出未来10年后智能电网新的服务运营模式;靠近沿海和沿江的地方公司提出船用岸电项目等,这些项目与地方需求相契合,具有较高的社会关注度,并且应用了智能电网最新技术,工程示范性特征突出,具有向其他同类型地区实用推广的价值。
问:新一轮的智能电网工程建设将面临哪些技术挑战?
沈江:技术上的挑战是任何时候都会遇到的。6类创新示范工程不少是着眼电网长远发展规划的,必然会有很多技术上的挑战。海上风电场示范工程就是个例子。
目前,国内海上风电场主要集中在江苏和上海,再往南方沿海地区的风电资源更好。但东南沿海地区经常遇到台风等恶劣天气,这对风电的选址、布局、送出等都是考验。我们希望通过海上风电场示范工程建设,研究风电是不是可以再往南实现规模化发展、海底电缆敷设等关键问题。
此外,还有商业模式的问题。今年6月,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6次会议提出能源革命时,还提到以绿色低碳为方向,分类推动技术创新、产业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对我们而言,商业模式创新是最大的挑战。没有建立起理想的商业模式,技术的优势难以充分发挥作用。创新示范工程中,我们确定电动汽车、船用岸电、智慧城市等项目,正是为了探索和解决未来商业模式而做的努力。
问:工程建成后是否代表了公司智能电网未来的发展方向?
沈江:2009年公司首次提出建设智能电网,当时主要围绕“发电、输电、变电、调度、配电、用电”六大环节开展建设,重点解决智能调度、智能变电站、输变电设备监测、配电自动化等电网自身的建设。而创新示范工程主要是立足社会广泛关注,考虑分布式电源快速发展等形势而建设的,目的是推动能源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的加快转变。
从这一变化而言,公司智能电网建设不论是从理念还是具体项目上,都是在主动顺应甚至是超前考虑了经济社会发展和电网自身发展的需要,是一个不断创新再创新的长期性课题。当前,各种新技术与新应用催生出的业态层出不穷,如电动汽车就是新能源与传统汽车工业相结合的新产物。因此,我认为6类智能电网创新示范工程具有的示范性和展示性,反映的是公司今后一定时期智能电网建设的方向。但是,未来的发展是否也遵循这一路径,还需要取决于外部环境和公司自身发展战略的需要。总而言之,智能电网建设也需要在不同发展阶段,适时调整、细化,使其真正契合发展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