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从基础设施项目的规划、设计、施工到相关机械设备和自动控制系统的安装、运营与管理,乃至设备维护和人员培训,中国的优势贯穿基建全产业链。
从APEC会议上的“互联互通蓝图”,到G20峰会中的“全球基础设施投资中心”,近来“基础设施”显然成了世界经济领域的“热词”。基础设施建设对经济发展有何意义?中国在世界基础设施建设领域中发挥怎样的作用?就这些问题,本报独家专访了国家发改委对外经济研究所国际合作室主任张建平。
中国基建水平全球公认
问:最近的一系列国际会议上,“基础设施”成为了各方关注的焦点,您认为基础设施对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有哪些意义呢?
张建平:一般来讲,基础设施直接决定着经济活动的效率和经济效益,同时也影响着每个经济体的投资环境。基础设施的改善会带来经济与社会发展的良性循环,帮助摆脱贫困,加快工业化进程,吸收利用外国资本,融入区域产业链和供应链体系,获得宝贵的发展机遇,进而通过发展解决矛盾和问题。
相反,如果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经济和社会发展便会受到严重制约,甚至难以摆脱贫困。这也会导致难以吸收利用国际资本,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进展缓慢,进而陷入基础设施与经济发展的恶性循环。可以说,基础设施对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与社会发展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问:目前世界各国基础设施的发展程度如何?基础设施建设在中国又有哪些特点呢?
张建平:目前世界各国的基础设施发展差异很大。总体而言,发达经济体和新兴工业化国家基础设施较为发达,发展中经济体由于缺乏资金和技术,基础设施则相对落后,一些最不发达国家基础设施最差。中国的基础设施建设在改革开放进程中突飞猛进,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目前中国在能源、通信、铁路、高铁、公路、港口、机场、口岸等各个领域的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果,在高铁、机场等许多领域都已处于世界先进水平,甚至超越了发达经济体。许多外国朋友单纯凭借基础设施发达便误将中国视为发达国家。
从基础设施项目的规划、设计、施工到相关机械设备和自动控制系统的安装、运营与管理,乃至设备维护和人员培训,中国的优势贯穿基建全产业链。此外,我们的成本控制能力也很强,并在走出去开展海外工程建设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国际经验。国际社会,无论是需要更新基础设施的发达国家,还是亟待建设的发展中经济体,客观上看都对中国的基建能力有着巨大的需求。
基础设施建设不应政治化
问:您刚提到,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基础设施,而世界的基础设施建设离不开中国。以“高铁”为代表的中国基建走出去按理说是一桩共赢的生意。但是大家最近也注意到墨西哥高铁项目出现了一些波折,您怎样看待?
张建平:整体而言,中国的高铁具备显著的全产业链优势和总体成本控制优势,同时拥有国内成熟高铁网络的运营和管理经验,这在世界上是首屈一指的。土耳其高铁部分工段建设项目的完成使中国高铁走出去实现了零的突破,东非高铁、南美两洋高铁、泛亚高铁、俄罗斯高铁、英国高铁都在等着中国建设者。在与日、德等国的企业竞争中,中国的优势是非常突出的。
墨西哥高铁项目完全是在符合墨西哥招投标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开展的。但由于墨西哥国内的政党斗争等因素出现了一些波折,连墨西哥国立大学学者也认为高铁建设不应政治化。增强基础设施建设是国际趋势,修高铁是墨西哥的社会共识,即使重新竞标,中国企业在“性价比”上仍然很有竞争力。重新竞标后中国高铁仍有较大胜出的可能性。今后中国企业在参与境外基建项目的过程中,也要进一步增强风险意识和法制意识,以实现可持续经营。总之,尽管中国高铁“走出去”遇到一些波折,但前途光明,因为大趋势是不会变的。
着力推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
问:不久前,中央财经工作领导小组会议提出加快推进“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和“丝绸之路基金”,习近平在G20峰会的演讲中又再次提出中国支持世行成立“全球基础设施基金”。您认为这对促进世界基础设施建设及互联互通有哪些重要的意义?
张建平:实际上,设立亚投行主要是为改善亚洲基础设施建设融资。尽管世行和亚洲开发银行在该领域努力多年,但由于资金规模问题,难以满足亚太地区未来10年高达8万亿到9万亿美元的巨额资金需求。亚投行、全球基础设施基金等也将为中国发挥庞大的外汇储备优势、改善世界基础设施、实现互利共赢提供了重要平台。
当然,亚投行、全球基础设施基金等都将是开放包容的国际性开发金融机构。它们欢迎来自世界各国的参与和支持。目前亚投行仍然要有一段筹备期,中国率先行动,主动推出400亿美元的丝路基金,以期尽快推进一些重大基建项目,体现了中国人的实干精神,也为推动亚太乃至世界的基础设施建设和互联互通树立了榜样。
问:您认为未来世界基础设施建设和互联互通将会是什么样的一个愿景?
张建平:未来,无论是“一带一路”还是亚太乃至全球的铁路、公路、机场、港口等硬件基础设施都将实现无缝连接,形成立体、综合的交通运输网络,形成一系列经济带和经济走廊。各国家在经济政策、口岸管理、通关程序、检验检疫等经贸管理手段上将趋于一致,电子口岸和单一窗口模式得到普及,贸易与投资的便利化程度将得到极大提高。各国人民在教育、科技、文化、旅游、商贸往来等方面交往更加频繁。随着物流、人才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畅通无阻,全球生产要素配置效率将得到大幅提升,世界经济增长将获得新的强劲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