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土木商易宝请登录注册

建防霾房被指搭"雾霾经济" 有"钱景"没前景

2014年03月18日 来源: 互联网 作者:未知

简介: 由于雾霾频袭,在建筑工程领域“防霾房”也应运而生。近日消息,上海部分新建住宅正在试水“新风热回收+空气净化+置换送风”的抗霾组合系统,室外空气在中度污染到重度污染的情况下,该空气净化系统在1小时内可将室内PM2.5浓度降低一半。是否该大批建“防霾房”,“防霾房”到底靠不靠谱,一些关于“呼吸”的话题成为大家茶余饭后的热点谈资。


“防霾房”定位“高大上”

 

 

由于雾霾频袭,在建筑工程领域“防霾房”也应运而生。近日消息,上海部分新建住宅正在试水“新风热回收+空气净化+置换送风”的抗霾组合系统,室外空气在中度污染到重度污染的情况下,该空气净化系统在1小时内可将室内PM2.5浓度降低一半。是否该大批建“防霾房”,“防霾房”到底靠不靠谱,一些关于“呼吸”的话题成为大家茶余饭后的热点谈资。

  “防霾房”搭上“雾霾经济”

  在这个雾霾去了又来,反复被虐的日子里,近几年在市场上悄然兴起“雾霾经济”,防霾口罩、空气净化器、清肺食品等产品的走俏,数据显示,去年上淘宝网买口罩的人次是2012年的181%,空气净化器购买人次增长131%,雾霾相关产品消费金额达8.7亿人民币,其中,订单最多的前五名省份是:江苏、北京、浙江、广东、上海,2012年则是北京遥遥领先。

  报道称,“雾霾经济”不仅在网络上发生,现实生活中,善于做营销的开发商们自然也不会放过任何可能推销的机会,在北京、上海、南京等雾霾程度比较严重的城市,一些比较高端的项目也以“新风系统”为卖点,声称安装了“新风系统”的建筑可以有效过滤PM2.5,让房间成为“防霾房”。上海已经推出卖点是“可防PM1”的楼盘,被称为“防霾房”。

  据上海《新闻晨报》报道,上海中山公园附近的楼盘在2013年年初就打出了“轻松搞定PM2.5”的口号,标榜房屋加装可过滤空气的“新风系统”。该楼盘成交均价每平方米6.5万人民币,每个月还要额外支付最少560元的“系统运行费”。

  科技人员详细介绍了这套民用住宅室内空气净化系统的工作流程:通过空气净化系统二次净化,去除残余的PM2.5颗粒和自然产生的气态污染物。废热空气聚集在房间的上部,用风管再接到热回收装置,回收废弃的能量排出室外。据介绍,2房2厅房型,按24小时不间断运行计算,年均电费在245~620元。算上清洗等服务费,年使用成本为1500~2000元。

  尽管这些楼盘大多面向中高端改善需求购房者,售价不菲,且使用设备还需在物业费以外支付额外费用,但近期PM2.5频频超标还是让其咨询量猛增。

  同策咨询研究中心总监张宏伟认为,此类楼盘毕竟主要定位是高端客户,对于这些愿意花近千万买房的人,可能也不太在乎每月几百元的系统运行费。“以后此类‘环境营销’的楼盘还会越来越多。”

  防霾房“新风系统”早已成豪宅标配

  据了解,其实“新风系统”并不是什么新鲜事物。多年之前装有“新风系统”就已经成为豪宅的标配。销售人员在对客户介绍时会强调,安装了“新风系统”后,就算房屋内门窗紧闭,也能通过该系统获得洁净的空气。

所谓“新风系统”,是指在密闭的室内一侧用专用设备向室内送新风,再从另一侧由专用设备向室外排出,在室内形成“新风流动场”,从而满足室内新风换气的需要。一般实施方案是:采用高压头、大流量小功率直流高速无刷电机带动离心风机、依靠机械强力由一侧向室内送风,由另一侧用专门设计的排风新风机向室外排出的方式强迫在系统内形成“新风流动场”。在送风的同时对进入室内的空气进新风过滤、灭毒、杀菌、增氧、预热(冬天)。排风经过主机时与新风进行热回收交换,回收大部分能量通过新风送回室内,保证进入室内的空气是洁净的,以此达到室内空气净化的目的。

  其优势在于不用开窗也能享受自然空气;避免室内家具、衣服发霉;清除室内装修后释放的有害气体;超静音以及调节室内湿度,节省取暖费用等方面。根据资料,中央新风系统(VMC)已经在欧洲讲究质量和节约能源的国家里存在有至少50年历史了。上世纪70年代西班牙90%以上的新建住宅中装用VMC系统。1989年美国ASHRAE制定了“室内空气品质通风规范”。在德国,住宅通风系统已经与建筑物融为一体,成为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2000年,欧盟统一了住宅通风标准。

  “防霾房”怕是有“钱景”没前景

  在绝大多数人们还在为购买一套房子而喘息未定的时候,显然,这种“防霾房”的高科技附加值也是一般人难以承受的。事实也确乎如此:上海的这类楼盘成交均价在4.1万~6万元/平方米之间,远非一般市民所能消受。此外,还要在物业费之外另交所谓的系统运行费。看来,能潇洒入住“防霾房”的,只能是开发商眼中所谓的高端客户。

  但问题是,“防霾房”是否真就如开发商所宣称的那样名副其实,能够将雾霾彻底挡在户外?据调查,即使是有关专家也认为,“防霾房”的实际效果还很难做到像开发商宣传的那样隔绝雾霾。实际上,一些入住这种“防霾房”的业主,对其防霾效果也颇有微词的。

  看来,开发商们更多的只是拿“防霾房”做营销噱头罢了,是否真能给业主们带来物有所值的享受,并不在其考量之列。大炒特炒防霾概念,只为捞取更多的银子而已。商家热炒“防霾房”,不过是搭上了一段时间以来“雾霾经济”兴起的顺风车。

  商家推出的“防霾房”,大概就是为少数高端人士量身定制的特殊房源。这种买卖,商家可以将其功能吹嘘得神乎其神,买家也可自认为躲进了雾霾难侵的庇护所,全然是人家你情我愿的事。

  但话说回来,雾霾弥漫,谁又能独善其身而置身事外?就算人们躲进了“防霾房”,难道就此与世隔绝了不成?前段时间,一位知名学者于丹为人们托出的防霾“心灵鸡汤”—面对雾霾大家可以“关上门窗,尽量不让雾霾进到家里;如果这都没用了,就只有凭自己的精神防护,不让雾霾进到心里。这方子被人吐槽无数,就因为它不过是对付雾霾的精神胜利法。商家推出的“防霾房”,何其神似。

  “防霾房”不能单纯依靠“炒概念”

  复旦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大气化学研究中心主任庄国顺表示,房间里不管是加上什么高科技设备,相当于给房子戴上口罩,终究只是临时性的措施,不能根本性解决问题。“你总不能一辈子都待在房间里不出门吧?”

  就像口罩脏了要洗要换一样,新风过滤系统如果脏了怎么办?“一些科技型的住宅采用新风处理系统,可以改善空气,但是很多科技住宅的系统非常复杂,后期维修困难很大,而且房子重新装修装饰时也可能会破坏到复杂的系统。”易居克而瑞上海机构研究总监薛建雄表示。

  市环保产业协会秘书长李伟也认为,环保是一个体系,光靠一两个亮点并不能根本上解决问题。“你数学得90分并不代表高考成绩好。”李伟表示,“防霾房”的思路是很好的,但这些设备是否经过长期科学的测试?国外引进的理念和设备是否适合上海的实际情况?有没有建立科学的标准?他告诉记者,建科院曾经搞过一个“生态楼”,这幢楼已经运行十年,目前仍在测试阶段。

  “任何环保理念都必须经历长期的实验才能判断其是否真正有效,而不能单纯依靠‘炒概念’。”

 

申明:本文章内容来自( 互联网),作者(未知)。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侵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处理!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全部评论

联系电话

  • 0519-68887188-0(查号)
  • 0519-68887188-3(在线教育)
  • 0519-68887188-4(商易宝会员)
  • 0519-68887188-5(广告合作)
  • 0519-68887188-0(内容侵权举报)

客户服务

  • 0519-68887188-5(商易宝客服)
  • info@co188.com
  • 关注土木在线:
    土木在线官方新浪微博
    土木在线官方腾讯微博
    土木在线官方微信
网上110报警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电子营业执照